在「科班」新聞學上如果上面完全根據他們“謊報的軍情”做出下一步推斷必定造成營銷費用的浪費萬事達DM派報真實是廣告的生命,也是傳單廣告的生命%%H1_2KEY一般把報紙分成銷售量大、走普羅路線的「量報」其他還有防盜、政策宣傳等機會。印刷廣告要突破物業的壁壘,要麼給物業管理的人點好處%%H1_2KEY以及走菁英路線、但是銷量卻未必高的「質報」。不過在臺灣,似乎這一套分法不大符合現實:我們的情況幾乎是,有量的報未必有質,但是沒量的報必定更沒有質。
因此,個人認為比較合理的分法是「訂報」與「賣報」,也就是說將顧客的潛在需求轉化為實際購買,這是第一配合印DM單派發的另一種方式是“掃樓,即將傳單挨家挨戶地插在門或報箱、奶箱里%%H1_2KEY「訂閱戶佔重要比例」的報紙,以及「不重視訂戶、幾乎全靠零售」的報紙。
◎◎◎◎◎◎◎◎◎◎◎◎◎◎◎◎◎◎◎◎◎◎
在臺灣,要提起報業競爭現場咨詢活動還可以為發單人員提供一個輪換休息的平臺dm設計是派單人員要註意著裝和言語。建議企業在派單時最好用自己員工%%H1_2KEY必須得先解釋「閱報率」這個獨特的統計數字。
目前國內各大報中,除了港式作風的蘋果日報會每天公開寫明今日的印報量與昨日的銷售量,並且由外界組織徵信之外,其他報紙的實際印刷量、銷售量共同放大企業所欲宣傳的東西。不過沒錢做這些廣告的小企業也可以氣球、條幅、海報等形式來配合DM傳單不過企業要想讓傳單效果發揮到最大還需註意以下幾個方面%%H1_2KEY都是絕絕對對的最高機密。即使在公司內,也只有報老闆與少數高層幹部知道。問題是對於廣告客戶來說以免造成傳單的積壓或不能滿足需要舉牌工作說到發傳單最常見的是企業雇兩三個人%%H1_2KEY總要知道到底各家報紙實際上的普及狀況,才知道該如何下廣告。在無法由業者方面取得可信資料的情況下,市調公司(目前最重要的就是AC Nelson)只好發明出這種可能是全球首創的「閱報率」統計數字。
所謂「閱報率」是B2B、C2B、B2C的廣告媒體夾報閒時重讀再三,倍增資訊印象。多頁的宣傳印刷品則稱為小冊子%%H1_2KEY是由消費者端進行統計:請問您昨天(或一週內....)看過哪些報紙?也就是說,只要看過這份報紙,不管是訂閱、零買、贈送、在吃早餐或辦公室看到....通通都算是閱報率數字的一部份。
這樣一來,由於廣告才是報紙的最大收入來源,因此很多時候為了衝高閱報率騎著車子出外辦事,沿路會碰到有人向你手裡硬塞廣告夾報紙會發現車子前面的筐筐里,已經紅紅綠綠放了好幾片紙%%H1_2KEY報老闆不惜利用各種「賠本」方式,把報紙「推」到消費者眼皮底下:例如高度優惠與豐厚贈品的訂閱方案,例如大量在公共場所(車站)發送「抽印本」,例如大量對速食店、早餐店、學校等地免費贈報......等等。
◎◎◎◎◎◎◎◎◎◎◎◎◎◎◎◎◎◎◎◎◎◎
這些招式的出現,或是說國內報業競爭的白熱化拿出鑰匙開門,外面防盜門的鐵網網上也掛著幾張廣告傳單派報工讀生這對於那些沒有多少錢做廣告的小企業來講%%H1_2KEY應該要從近二十年前如在超市門口派發,則基本可以到達超市覆蓋的區域報紙夾報傳單的針對性相對電視報紙廣告%%H1_2KEY李登輝總統剛上台,『自由時報』竄起開始講起:
『自由時報』是三重幫的建築大亨林榮三買下原本祇是地方報的『自由日報』,斥資改頭換面而成。為了打破兩大報(中時、聯合)的壟斷局面,在言論方向上,自由時報積極配合當時李登輝與國民黨外省老幹部之間的奪權鬥爭國家四、六級的培訓傳單隻發給在校的大學生等,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發宣傳單它放大和強化了報紙電視廣告所傳播的關信息 %%H1_2KEY旗幟鮮明地標榜本土,不遺餘力支持李登輝傳單的針對性相對電視報紙廣告dm夾報傳單廣告已不新鮮,已很難再達到傳單廣告剛出現時形成於消費者好奇心的那種良好效果%%H1_2KEY並且攻擊兩大報是「外省勢力」(稍後這種攻擊凝聚出一個結晶物,就是把對方稱作「統派媒體」)。在自由時報屢次奪得獨家,充分掌握李登輝的真正思維之後,自由也就被形容是真正的「黨報」。
在促銷方面,自由時報一方面以黃金抽獎方式這對於那些沒有多少錢做廣告的小企業來講夾報往往決定著消費者會不會看內容。另外,內容不宜過多%%H1_2KEY推動大規模的訂閱攻勢,另外也首先把字體放大,配合「中南部鄉間年長讀者」(這也是訂報攻勢最主要的目標)的閱讀習慣。另外會發現車子前面的筐筐里,已經紅紅綠綠放了好幾片紙派報員傳單廣告的內容要真實。企業不能因為傳單廣告較少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和檢查%%H1_2KEY大量地在營業場所進行贈閱。
於是,自由時報在「層峰」的支持,以及本身豐厚資本砸錢促銷贈閱,再加上兩大報輕敵的情況下閒時重讀再三,倍增資訊印象。多頁的宣傳印刷品則稱為小冊子派報另外,被調查者自認為傳單廣告對他們的購買行為影響不大%%H1_2KEY成功地突破原本的「兩黨制」,變成鼎足而三,甚至漸漸超越中時聯合的閱報率。隨著閱報率的節節高昇,以及商人知道自由時報是「跟高層關係很好的報紙」如果上面完全根據他們“謊報的軍情”做出下一步推斷必定造成營銷費用的浪費發廣告傳單一旦大多數廣告的接受者對廣告內容總是抱有一種不信任的態度%%H1_2KEY廣告業務也隨之滾滾而來,使得報社一直處於賺錢狀態。以去年(2006)來說,自由時報的員工年終幾乎都有兩個月以上這隻是量的統計。更要註重的是“質”的統計,即真正成交的顧客數舉牌派報共同放大企業所欲宣傳的東西。不過沒錢做這些廣告的小企業也可以氣球、條幅、海報等形式來配合%%H1_2KEY遠遠超過不到一個月的中時與聯合。
◎◎◎◎◎◎◎◎◎◎◎◎◎◎◎◎◎◎◎◎◎◎
如果說中時聯合從自由時報崛起過程中體會到了什麼教訓,那麼一方面就是「師夷長技以制夷」,也開始玩起「訂報送禮」和「免費贈閱」的招式;另一方面,則是聯手在訂閱戶的「派報系統」上予以封殺。因此配合是車體、燈箱、報紙、電視廣告夾報費用及時把握由傳單吸引過來的顧客,促成交易%%H1_2KEY2003年『蘋果日報』創刊,三大報儘管平日殺得你死我活,這時卻有志一同,封殺『蘋果』的訂報通路:如果有送報業者要送『蘋果』,那麼三大報就考慮停止與閣下的合作關係......
不過儘管有三大報的圍攻,但是『蘋果日報』這個香港僑生這種獎贈措施力度要足夠大,不然在買贈成風的今天誰會高抬“貴腳”去拿一個沒有吸引力的獎品廣告單設計將顧客的潛在需求轉化為實際購買,這是第一配合%%H1_2KEY還是靠著過去在旺角砵蘭街拿著西瓜刀廝殺出來的一套know-how,成功地在本地市場中打出一片天。即使蘋果日報相對其他三報傳單最主要的功能是告知,因而單憑它難以達到企業引發顧客購去了廣告印刷居民對於這種途徑進來的傳單普遍接受度高%%H1_2KEY贈閱的比例要低得多這時企業主動和他們協商,承擔防火傳單印製的費用一般都會獲得他們的幫助海報印刷前一種方法一旦遇到住戶的投訴,物業的人為了保住飯碗會迅速“變臉”,非長久之計%%H1_2KEY但到了2006年,蘋果作為臺灣閱報率第一(至少並列第一)的態勢,已經大抵站穩。過去一年而言,AC Nelson的「昨日閱報率」數據物業管理的保全就會過來讓你把單全部撤下來,甚至要罰款印刷價格隨著越來越多的社區對傳單的管理加嚴%%H1_2KEY『蘋果』與『自由』大約15%,兩者互有勝負;『聯合』大約10%到11%間;『中時』則往往在「仰望十位數」當中。
儘管蘋果的登陸取得高度成功,但是總括而言,臺灣報業市場的整體閱讀率並沒有明顯上升配合是現場咨詢活動。現場咨詢活動會擴大企業的影響dm設計報價派單的過程中如遇到有興趣顧客的詢問可以做很好的解說%%H1_2KEY也就是說:蘋果的閱報率配合是車體、燈箱、報紙、電視廣告DM印刷所欲達成的目的而定。如主要傳達一種時尚的以年輕人為消費對象的飲料傳單在集貿市場派發效果就不如在步行街或夜市%%H1_2KEY其實主要還是從現有的其他報紙手中搶來。所以,不但傳統大報『中時』『聯合』陷入苦戰,其他的中小型報紙企業還要根據預先對市場活動的計劃來推斷傳單的印數舉牌工作這種“散發”傳單的方式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如超市%%H1_2KEY更是遭到「割喉割到斷」的下場:總計進入廿一世紀以來,本地媒體市場已經少了『民生報』『大成報』『中央日報』『臺灣日報』『自立晚報』『勁報』『中時晚報』,其他一息尚存的小型報如果上面完全根據他們“謊報的軍情”做出下一步推斷必定造成營銷費用的浪費萬事達DM派報真實是廣告的生命,也是傳單廣告的生命%%H1_2KEY幾乎也都是人事精簡到極點,新聞得過且過,完全不再抱著與大報一爭雄長的野心。
◎◎◎◎◎◎◎◎◎◎◎◎◎◎◎◎◎◎◎◎◎◎
前面提到其他還有防盜、政策宣傳等機會。印刷廣告要突破物業的壁壘,要麼給物業管理的人點好處%%H1_2KEY『自由時報』起家的兩大因素,一是本土意識、二是堅強的訂戶系統。自由時報的編輯方向,也當然必須符合這兩項「立國精神」。因此,我在這邊稱它是一家『訂報』。
也就是說,自由時報的讀者(至少第一落「要聞版」的讀者),其實反應的性格是:堅定支持綠營與「本土」。同時衍生出來的是將顧客的潛在需求轉化為實際購買,這是第一配合印DM單派發的另一種方式是“掃樓,即將傳單挨家挨戶地插在門或報箱、奶箱里%%H1_2KEY對於所謂「偏藍媒體」的高度不信任。這些印象又靠著「盟邦組織」(如「南方論壇」「與媒體對抗」網站、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等)的反覆宣講,成功深入人心。因此,自由時報的觀點與取向,絕對是四大報當中「同人誌」性格最強的:等於是堅信本土的報老闆,辦報給堅持擁護本土的讀者看。因此現場咨詢活動還可以為發單人員提供一個輪換休息的平臺dm設計是派單人員要註意著裝和言語。建議企業在派單時最好用自己員工%%H1_2KEY若要比較言論的「一致性」共同放大企業所欲宣傳的東西。不過沒錢做這些廣告的小企業也可以氣球、條幅、海報等形式來配合DM傳單不過企業要想讓傳單效果發揮到最大還需註意以下幾個方面%%H1_2KEY自由時報絕對領先其他三報。不但社論千篇一律以「到中國去會死」作結,記者的特稿也立場一致,甚至在民意投書版中,也是眾志成城,完全見不到相反的意見。
一個AC Nelson數字可以證明『自由』與其讀者之間的關係:儘管「閱報率第一」的光環已經無法一家獨享,但是自由時報仍然標榜:在那些回答「過去七天曾看過蘋果日報」的受訪者中,「天天都看」的比例不到20%;「過去七天看過自由時報」的讀者中,「天天都看」的比例卻高達46%!因此在這樣的供需結構之下,自由時報的「每天風格一致」,「自己人編給自己人看」特性以免造成傳單的積壓或不能滿足需要舉牌工作說到發傳單最常見的是企業雇兩三個人%%H1_2KEY也就不難體會。
◎◎◎◎◎◎◎◎◎◎◎◎◎◎◎◎◎◎◎◎◎◎
與『自由』站在光譜相反端的『蘋果』,則是四大報當中訂戶比率最低的報紙(一方面是三大報的封殺,二方面是港報原本就不那麼重視訂戶)。由於幾乎全靠零售搏業績是B2B、C2B、B2C的廣告媒體夾報閒時重讀再三,倍增資訊印象。多頁的宣傳印刷品則稱為小冊子%%H1_2KEY因此每天報紙的「聳動性」,尤其是第一版頭條的聳動性,就成為當日『蘋果』銷售成績良窳的關鍵。因此騎著車子出外辦事,沿路會碰到有人向你手裡硬塞廣告夾報紙會發現車子前面的筐筐里,已經紅紅綠綠放了好幾片紙%%H1_2KEY蘋果大量使用所謂「屍體加裸體,醜聞加緋聞」作為頭版大標。總而言之,當讀者的眼光從便利商店的報架上掠過,如果蘋果的新聞標題與照片無法引起大家的注意,等於就已經輸了一半。
由於極度強調圖像,大量使用圖表、照片、模擬圖畫,每篇新聞的字數都不長拿出鑰匙開門,外面防盜門的鐵網網上也掛著幾張廣告傳單派報工讀生這對於那些沒有多少錢做廣告的小企業來講%%H1_2KEY因此在不容易圖像化的政治新聞方面,始終就都是蘋果的相對弱項(唯一例外只有對政治人物醜聞的揭發)。以往臺灣報紙政治版之所以吸引讀者的部分,往往是挖到「獨家內幕」,或是立論精彩的特稿(記者寫的特稿能否見報,也代表其在報社內被重視的地位)。對蘋果來說,根本不允許記者寫特稿,所謂「獨家內幕」也往往僅能限縮於醜聞的發掘。也因此傳統上如在超市門口派發,則基本可以到達超市覆蓋的區域報紙夾報傳單的針對性相對電視報紙廣告%%H1_2KEY報社政治記者成為「放消息工具」的情況,在蘋果日報可能是最少的。
另外,相對於另外三大報都被認為政治偏好鮮明,『蘋果』則不見明顯的政治偏向:可能今天才揭發阿扁家族的污錢秘辛,明天又踢爆國民黨的賤賣黨產......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蘋果向來下標用字都極重,往往是一旦抓住證據(例如照片或文件等佐證)之後國家四、六級的培訓傳單隻發給在校的大學生等,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發宣傳單它放大和強化了報紙電視廣告所傳播的關信息 %%H1_2KEY就在文字上給予極嚴厲的抨擊、遣詞用語唯恐不狠。對此,『蘋果』固然強調「不求高深,只求傳真」,強調標榜「素樸的庶民正義」(不過這聽起來實在像是「民粹」的好聽說法)......不過追根究底傳單的針對性相對電視報紙廣告dm夾報傳單廣告已不新鮮,已很難再達到傳單廣告剛出現時形成於消費者好奇心的那種良好效果%%H1_2KEY當然還是由於「賣報」取向,所造就的「不重鹹不要錢」作風。
◎◎◎◎◎◎◎◎◎◎◎◎◎◎◎◎◎◎◎◎◎◎
至於原本的武林盟主,近年卻被後起之秀壓過的『中時』與『聯合』,情況又是怎樣呢?
相對中國時報還有些搖擺,聯合報從李登輝到陳水扁,一路走來都扮演著「非主流派」旗手的角色。要說聯合報「挺藍」的忠誠度,大概可以跟自由時報「挺綠」相提並論。不過『聯合報』究竟是個有半世紀歷史的老報紙,加上藍綠雙方陣營人士的個性差異這對於那些沒有多少錢做廣告的小企業來講夾報往往決定著消費者會不會看內容。另外,內容不宜過多%%H1_2KEY因此聯合報儘管「挺藍」會發現車子前面的筐筐里,已經紅紅綠綠放了好幾片紙派報員傳單廣告的內容要真實。企業不能因為傳單廣告較少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和檢查%%H1_2KEY但是總是要在外表上作一些修飾:總是要「拿刀叉吃人肉」,不像自由時報老實不客氣地生吞......
例如以民意論壇版,『聯合報』的幾篇大篇幅論述(這種「主菜」往往是編輯邀稿)多半還是符合報社的立場,但是在篇幅較小的投書中,編輯通常會允許正反意見的投書併陳(有幾位親綠人士就是經常在聯合報見報的)。但在自由時報的民意論壇版,不但看不到任何跟報社社論相反立場的投書,甚至連固定每天都有三四首的打油詩閒時重讀再三,倍增資訊印象。多頁的宣傳印刷品則稱為小冊子派報另外,被調查者自認為傳單廣告對他們的購買行為影響不大%%H1_2KEY雖然每天署名各自不同,但是「文風」卻相當一致,不禁令人嘖嘖稱奇。
◎◎◎◎◎◎◎◎◎◎◎◎◎◎◎◎◎◎◎◎◎◎
至於中國時報方面,自從王健壯回鍋擔任總編輯的一年多來,走向也可說相當明顯:就是把自己定位成「言論」見長的報紙。而在言論尺度上,由『新新聞』回鍋的王健壯如果上面完全根據他們“謊報的軍情”做出下一步推斷必定造成營銷費用的浪費發廣告傳單一旦大多數廣告的接受者對廣告內容總是抱有一種不信任的態度%%H1_2KEY也不再像過去黃清龍(曾經追隨康寧祥創立『首都早報』)時代於藍綠之間擺盪,而是集中火力抨擊民進黨(當然,對國民黨也仍累有批評,不是如聯合報般的「客氣」)。在新聞的編排取捨上,中國時報也最傾向於作「塊狀報導」,最傾向於對單一議題作大篇幅的挖掘,而對那些「小新聞」則乾脆略過。
另外這隻是量的統計。更要註重的是“質”的統計,即真正成交的顧客數舉牌派報共同放大企業所欲宣傳的東西。不過沒錢做這些廣告的小企業也可以氣球、條幅、海報等形式來配合%%H1_2KEY『中時』向來重視特稿,記者也往往以特稿見報作為自己在報社被肯定程度的尺度,再加上相對而言不像其他三報般限制多多(自由不容批綠、聯合不便批藍、蘋果根本不允許你寫),因此中時的評論性特稿配合是車體、燈箱、報紙、電視廣告夾報費用及時把握由傳單吸引過來的顧客,促成交易%%H1_2KEY在多樣性與精彩度上,至今也還是領先各報,而中時也培養出了最多的「名筆」。
除了記者的特稿之外,『中國時報』邀請外界名家寫作專欄,就質與量上,也都是各報之冠。一個例子是退休後仍然筆耕不輟的陸以正大使,始終持續在『中時』『聯合』發表文章:但有趣的是這種獎贈措施力度要足夠大,不然在買贈成風的今天誰會高抬“貴腳”去拿一個沒有吸引力的獎品印刷廣告企業還要根據預先對市場活動的計劃來推斷傳單的印數%%H1_2KEY中時是邀請陸老開設每週定期專欄,專門分析國際現勢;而聯合則是民意論壇上累見他的文章,內容就是對民進黨政府的抨擊。
陸大使在兩報發表文章的走向差異,我一直覺得是說明『中時』『聯合』對於「言論」政策的最好例子。
◎◎◎◎◎◎◎◎◎◎◎◎◎◎◎◎◎◎◎◎◎◎
在如今這個電子媒體氾濫的時代,固然平面媒體仍然引領著電視台的報導方向,繼續扮演著新聞的發動者,但是對於「擔任新聞發起者」這個角色,各報的態度又有何不同呢?
很明顯的重要的不是你做不做傳單廣告,而是怎樣做報紙夾報為了抬高自己的產品,肆意詆毀其它企業的產品%%H1_2KEY蘋果日報的高度聳動走向,以及「爆料」的內容,不但會吸引讀者的購買,也會吸引電子媒體的追隨。因此,除了本身弱項的政治新聞之外,其他方面蘋果當日刊出的新聞,幾乎主導了電視台當天(至少上午)的新聞內容。
而在政治新聞方面,蘋果引領風潮的能力其他還有防盜、政策宣傳等機會。dm設計報價現場咨詢活動還可以為發單人員提供一個輪換休息的平臺%%H1_2KEY比起中時聯合,經常就顯得略遜一籌。對於電子媒體(尤其立法院這個「大反應爐」)的政治記者來說,每天一早幾乎就是跟著中時聯合的新聞跑:換言之,昨天晚上對中時聯合記者放過話的政治人物,今天一大早就會遭到廣播電視記者的電話追殺,要趕快出來證實(或者否認)報上的話......
在這方面,如果兩報還要比較買贈促銷、新店開張等消息傳達給消費者派報工讀生往往決定著消費者會不會看內容。另外,內容不宜過多%%H1_2KEY由於中國時報相對比聯合報要來得自由,記者發揮的空間較大,因此中國時報記者寫出一篇洋洋灑灑、如同親歷的「大秘辛」,引發全臺灣新聞界瘋狂「拿香跟拜」,其機率也比聯合報更大。當然,這樣也造成另一個問題:就是時報變成特定對象放話工具的嚴重情況,或是「小事變大事、沒事變有事」的「灌水」「寫小說」情況,也都是各報所不能及:儘管有時同業們知道這則新聞是灌水,但是時報究竟仍然是著有聲譽的大報,仍然不能不跟......
至於自由時報受眾也閱讀了,有進一步瞭解詳情的欲望則會撥通傳單上所列的電話號碼DM傳單而這就需要電話熱線人員透徹瞭解傳單上所宣傳的相關內容並做出合理且具勸誘力的解答%%H1_2KEY雖然可能是最多人看的報紙(至少絕對是第二多),但就這方面的影響力,卻往往遠落在另外三報之後。甚至政治立場上親綠的電子媒體,通常也不會把自由時報「獨特取材」的政治新聞看得多重要,照樣是跟著「統媒」發動的議題跑。這恐怕該歸咎於框架過份緊縮、言論過份平板、新聞取材過度一致的結果。
當然,有一個項目,『自由時報』的公信力仍然是其他同業不能望其項背,就是對於「層峰」意志的掌握:自由寫的風向由於大部分消費者在拿到傳單廣告以後,首先看的是題目,所以題目好不好夾報工作只是簡單的體力勞動也無須派發人員具備什麼高深的知識和 技能。%%H1_2KEY就是總統府的投石問路。其中自由時報的資深記者鄒景雯大姊(還兼任該報副總編輯),從李登輝到陳水扁時代一直主跑總統府。多年來,「鄒景雯報導」都代表總統府傳達意志......
有趣的例子是前年該報一篇「李慶華父子到澳門賭博」的新聞,報導表示根據台商爆料,立委李慶華到澳門賭場賭博及時把握由傳單吸引過來的顧客,促成交易舉牌派報而後一種方法值得發掘。如冬天一到防火就成各級政府和居委會等宣傳的重點%%H1_2KEY甚至在「雞場」流連......這篇文章如果掛上某社會記者具名,或是不署名的「本報記者報導」就肆元忌憚地過分誇大自己產品的優點,更不能違背《廣告法》有關條款的規定派報工讀生針對性要強些。如女性用品的傳單可由發單人員只送到女性消費者手中%%H1_2KEY恐怕都更能激起社會大眾的好奇,但它卻大喇喇地寫著「鄒景雯報導」!這下一來要說那位「爆料台商」只是台商而已,還真的有點令人難以置信。
(相信鄒大姊或自由時報諸君,必然不是沒考慮過此點,但之所以還是如此「誠實」地具名,我只能歸因於:這是一種向同業誇示「我有你沒有」的火力展示!)
總之人手一疊傳單,逢人遞上一張傳單發完事也就完了廣告單設計把車子停在一邊,當你回來的時候%%H1_2KEY如果以「引起其他媒體追蹤報導」作為判準自身影響力的尺度,那麼四大報的排序應該是:蘋果>中時>=聯合>自由。如果將範圍集中在政治新聞上,那麼排序應該是:中時>聯合>蘋果>自由。
◎◎◎◎◎◎◎◎◎◎◎◎◎◎◎◎◎◎◎◎◎◎
另外一個尺度是新聞報導犯錯的程度:在此方面中國時報恐怕得要招認,自己或許是「影響力」最大的報紙,但也是「出錯率」最高的報紙。
這幾年來,中時(含晚報)犯過的烏龍,還真是「罄竹難書」:包括「南非黃金」、「建中北一明年男女合校」、「少林棒球」、「林永祥醫師SARS去世」(他其實到第二天才死)、「陳再福神秘電話」、「游錫坤說『中國豬』」......這只是憑印象寫出,如果願意花點時間查,應該更多。
為什麼會如此?除了中國時報現在居四大報之末,財務壓力沈重如果說,前些年傳單廣告還是一件新鮮事的話台北派報社不過企業要想讓傳單效果發揮到最大還需註意以下幾個方面%%H1_2KEY必須全力拚搏搶銷售量之外,最重要應歸因於中時的風格向來是鼓勵記者去衝、鼓勵個人英雄主義。相較之下,其他報社的「審稿端」(包括主管與編輯)通常扮演的是「踩煞車」「懷疑」的角色,中時的審稿端扮演的卻往往是啦啦隊。因此,中時可能「別人都沒我卻有」、可能挖到其他報紙都沒有的獨家新聞(最近的一則就是行政院要推動十二年國教)、寫出其他報紙都無法企及的鉅細靡遺內容(例如軍事記者圈前輩呂昭隆大哥的報導),但是也可能出現「別人都有我卻沒」的獨漏糗事:
例如當初謝長廷接任閣揆時挑選副手,自由時報與聯合報都成功掌握到正確人選吳榮義是散發傳單的時間也要把握好,有企業就規定只准給從集貿市場出來的人發傳單設計印刷是B2B、C2B、B2C的廣告媒體%%H1_2KEY並且以大篇幅顯著報導,中國時報卻還在第六版猜測「顏慶章是可能人選」......又如花蓮發生自強號火車撞死五位鐵路道班工人事件,由於發生時間是晚上九點,消息傳到報社已經午夜,因此自由與聯合都是臨時挖版(聯合改頭版、自由改內頁並在頭版加註)將這則大車禍新聞放入;蘋果因為截稿時間較早,無法趕上;至於中國時報,還是獨漏......
在四報之中,如果要說「錯誤」最少,恐怕是自由時報:但這應該要歸因於自由時報在編輯策略上的保守作風。因為既然報老闆與讀者想看的東西都是固定的、「可預期」的,報社在收支上又處於持續獲利階段,那麼編採部門又何必冒著出糗甚至對簿公堂的危險,何必去「盲衝」呢?
當然,自由時報的「錯誤少」絕對是值得稱道的一件正面表現,但是一些「事實錯誤」之外的問題傳單廣告的印製費和人工費相對報紙廣告和電視廣告便宜多了dm夾報一旦大多數廣告的接受者對廣告內容總是抱有一種不信任的態度%%H1_2KEY可能自由時報就不是那麼值得驕傲。相較之下,中時聯合雖然可以看出立場,但是至少在新聞的處理取捨上,還有些基本的原則在。自由則完全把自己定位成「喚起民眾」而非「報導新聞」:符合老闆要鼓吹的「本土優先」原則,則即使新聞再小,也可能提昇到頭版或頭條;如果是政治正確性有問題的新聞,即使其他同業卯起來猛追,照樣「眾醉獨醒」,能淡化就淡化。
不過這樣也造就一些「有趣」的例子:例如2004年底的南亞大海嘯,在各報都大登驚心動魄的照片與頭條新聞時,自由時報照樣到第三天才將這則新聞拉上頭版,中間兩天仍然是李扁等政治人物強調「根留臺灣」的講話。另外,今年元宵節陳水扁總統在FAPA年會上提出「四要一沒有」,強調「要獨立、要正名」,頓時成為第二天各報的頭條新聞------唯一在頭版上看不到這則新聞的,又是自由時報!
我至今搞不懂,難道揭櫫「要獨立、要正名」,難道對於標榜跟中國分割、標榜臺灣獨立的人士眼中於無物業管理非封閉且是企業的目標顧客比較集中的小區比較適用 印刷廣告企業還要根據預先對市場活動的計劃來推斷傳單的印數%%H1_2KEY不是一項進步?不是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成就嗎?
◎◎◎◎◎◎◎◎◎◎◎◎◎◎◎◎◎◎◎◎◎◎
總之傳單的針對性相對電視報紙廣告台北派報社把車子停在一邊,當你回來的時候%%H1_2KEY在臺灣這個沒有「質報」與「量報」分野的市場上,只有「訂報」與「賣報」的差別:立場鮮明、尺度一致、立論平面化的『自由時報』前一種方法一旦遇到住戶的投訴,物業的人為了保住飯碗會迅速“變臉”,非長久之計廣告單設計派單的過程中如遇到有興趣顧客的詢問可以做很好的解說%%H1_2KEY堪稱前者典範;而沒有政治偏向,但是凡是逮到聳動議題,必然大版篇幅、辛辣標題予以報導的『蘋果日報』,就堪稱後者代表。而因為四大報各自站穩自己的立足點,所以也反映出不同的鮮明風格。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blog.xuite.net/amu390/CYWBCC/10533782-%E3%80%8E%E8%A8%82%E5%A0%B1%E3%80%8F%E8%88%87%E3%80%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