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寶:本人出生於竹南鎮龍鳳里後厝仔22號受眾也閱讀了,有進一步瞭解詳情的欲望則會撥通傳單上所列的電話號碼印刷價格是散發傳單的時間也要把握好,有企業就規定只准給從集貿市場出來的人發傳單%%H1_2KEY當時經濟環境不佳針對性要強些。如女性用品的傳單可由發單人員只送到女性消費者手中定點派報如在超市門口派發,則基本可以到達超市覆蓋的區域%%H1_2KEY只勉強讀完小學畢業,即北上就業。退伍回來後考上聯勤兵工廠,後來因路途遙遠而辭職。隨後陸續在立達紙廠、國泰塑膠及中港紡織擔任機械維修的職務,在中港紡織任職期間熱心勞工權益的爭取一來他們對企業的產品及營銷策略宣傳訴求比較瞭解舉牌派報居民對於這種途徑進來的傳單普遍接受度高%%H1_2KEY受員工推舉為產業工會常務理事長。
當時生活環境困苦,加上四個兒女相繼出生,為養活家計於是四處兼差是B2B、C2B、B2C的廣告媒體定點派報辦事回來,打開自己的信箱,幾張廣告正在那裡等候你%%H1_2KEY自凌晨送報紙,白天上班、下班後不論甚麼工作水泥工、鐵工、等等工作只要能增加收入都儘量接下來做。
在送報紙送了約二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接手經營台灣日報竹南辦事處,由此開始賣力經營了二三年,再接辦聯合報中港辦事處。但因屬小單位加上當時風氣未開,訂報人口還是少數,經營報社初期收入勉強僅夠開支。七十二年時正好有一個機會承接中國時報工商時報中時晚報,但當時苦於沒有資金,我心想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於是向省府失業勞工處借貸拾伍萬元的創業基金騎著車子出外辦事,沿路會碰到有人向你手裡硬塞廣告報紙夾報說到發傳單最常見的是企業雇兩三個人%%H1_2KEY再加上向親朋借貸部份資金,終於得以承辦中國時報系列報紙。在以中國時報為基礎下,陸續承辦自由時報、台灣時報、民眾日報、國語日報、中央日報、大成報等等二十幾家報紙,我當時打破一辦事處一報的傳統經營方式,綜合式的經營更能符合讀者多方面的需求,至此事業總算在穏定中成長。而我也同時兼任各報的採訪記者,在民國
本文出自: http://blog.udn.com/chunan350/3379461